一位花甲老人在经历了五十多个度日如年的昼夜后仍书写着“去医院”三个字,这样一种求生的欲望,让亲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!
8月20日,我院内一科入住了一位患肺心病的危重病人,应患者家属要求陈大爷不住ICU室(重症监护室),而是住普通病房。入院时,患者精神状况差、营养状况差,呼吸急促,肺部感染重,分泌物多,仅能通过气管切口后吸氧维持呼吸并清理气道分泌物。
据了解,今年61岁的陈大爷,因6月25日摔伤导致脾破裂后在其他医院行腹部手术,但因慢阻肺肺心病基础疾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、呼吸衰竭,被送往了ICU室。在ICU室治疗期间,患者因脱离不了呼吸机的治疗感到十分痛苦,并且仅能通过写字表达自己的意愿,从病人的书写留言中可以看出,病人无时无刻都在希望这样的日子不要太长,盼望着早日康复,并且已经计划好康复出院后的快乐生活,但事与愿违,术后的治疗效果不理想。之后,在多家医院ICU室治疗均无好转,院方建议家属将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治疗。在上级医院ICU室治疗期间仍无大的好转,医院便将患者转入了康复治疗中心进行脱机训练(脱离呼吸机训练),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治疗后,医院告知患者家属愈后较差,好转希望渺茫,建议考虑放弃治疗。经过50多天的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后,患者在留言本上沉重地写到:在ICU室的日子“度日如年”。此时,家属只好将患者带回自贡老家,老人回家后便开始通过纸笔向子女们安排后事。家人们纷纷在绝望中悲伤地准备着老人的后事事宜,然而,老人在脱离呼吸机10多小时,执笔写了三个字“去医院”,家人们顿时看到了希望,经朋友介绍立即将老人送到了我院内一科。
经过前期的一番治疗,患者家属因考虑到不能再让老人感到痛苦、折磨甚至孤独,所以强烈要求不住ICU室,而是住普通病房。我院内一科主任卢家泉通过病人家属介绍了解了病情后,立即组织全科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研讨治疗方案,迅速采取了最佳治疗方案,通过针对性抗感染、化痰、对症、营养支持等积极治疗、实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护士的精心护理,一周的时间,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,不但没有再带呼吸机,拔出气切管后自主呼吸情况明显好转,能够较理想地自主排痰,并且逐渐能够进食、说话。见此情况,病人家属们感到十分激动,纷纷感谢科室里医护人员。
老人自感经过卢主任及全科医护人员的照料下精神好了很多,他在说话还不是十分流利时写下:“送‘妙手回春’锦旗给内一科科主任卢家泉、主治医师卢富明、黄权及全科医护人员”。此时,我院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才敢卸下心中的大石,和患者家属一样因患者病情的好转而感到高兴,同时,希望老人家能早日康复出院,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