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院肿瘤血液科静疗团队完成了一例下肢一针式皮下隧道法PICC置管术,这已经是科室开展的第二例。
患者因肺部肿瘤就诊,拟行化疗。CT检查发现上腔静脉受侵严重,为患者选择行下肢PICC置管。因考虑下肢穿刺点靠近腹股沟,易发生感染且不易固定、易脱管,经科室静疗小组讨论后,决定采用一针式皮下隧道法PICC置入术。
一针式不同于传统置管技术和两针式皮下隧道技术,可以不需要专用的隧道针,更可显著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,减低感染风险,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通过皮下隧道相通,而皮下隧道本身就形成了一道防止污染的屏障,能有效防止外界因素引起的感染。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、更有利的位置。
置管时首先在患者的皮肤、静脉穿刺点做出标记,超声引导下沿大腿纵轴评估皮肤穿刺点至静脉穿刺点的血管走向、瓣膜情况、神经和淋巴分布。
然后变换探头方向,沿大腿横轴观察拟刺入静脉的横断面,评估穿刺针预期的行走路径,以保证穿刺针顺利进针,绘制从静脉穿刺点到预期皮肤置入部位的路径,行皮下隧道穿刺术,准确刺入血管并观察回血情况。送入导引导丝,改良式无创扩皮法,送入微导入鞘(送管通道),送导管,固定,下肢一针式隧道式PICC置入术顺利完成。
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(PICC),因其创伤小、并发症少、安全性高、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,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。其中,隧道式PICC是国内较为前沿的新型PICC穿刺技术。